工程案例

中秋作品大赏|月色叙情思天涯共此时

  中秋月圆,人间团圆,我们收到了来自海内外华人的优秀作品,他们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节日的温情与美好。

  北京陈经纶中学民族分校校长,北京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四界语文”倡导者,多项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持有人。

  当地时间9日晚,地中海皓月当空,“花好月圆时,中塞一家亲”中秋晚会在塞浦路斯利马索尔大区帕罗蒂亚(Palodia)区政府广场举行。

  晚会以庄重的拜月仪式拉开帷幕,随后当地华人和塞浦路斯希腊舞表演团共同为现场观众献上了一场精彩的民乐和歌舞表演。

  中秋节时,云稀雾少,月光皎洁明亮,民间有赏月、祭月、吃月饼、吃甜薯、提灯笼、舞草龙、树中秋、砌宝塔等一系列的节庆活动。

  唉,爸爸也太小瞧我了,我怎会是不知道呢?还没等我说,妈妈就说:“我们宝贝儿肯定知道,我考过她。”我点点头,说:“我不仅知道,还知道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廿四节气的秋分时节,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秋分祭月’而来。祭月作为民间节日重要的祭礼之一,逐渐演化为赏月、颂月等活动。”

  咦?怎么不说话了?我发现爸爸和妈妈在用赞赏的眼神看着我,我高兴极了!你们知道、了解中秋节了吗?

  有一次,中秋那天我们回到姥姥家后,姥姥和姥爷在平房上架了梯子,我们一家人都小心地爬上了平房。坐在屋顶上,苍穹近在眼前,漫天繁星闪烁着,天空中央圆盘似的明月照耀着大地。这时,姥姥提着我们拿来的月饼走了上来。

  我们一家都盘腿坐下,中间放着月饼。我抬起头,天空黑暗,却有明月装点,我不禁看地出了神。这时侯,表弟走了上来。看我这么出神,也抬起了头,看见天空中的月亮皎洁无比,也出了神。这时,姥姥把我们叫到桌前吃月饼。我们走了过去,一人拿起一个月饼,在明亮的月光下吃了起来。

  我喜欢这皎洁而宁静的夜晚,喜欢这团圆的快乐节日,更喜欢中秋节的天伦之乐。

  叽叽喳喳,哦,原来是麻雀也来凑热闹了,站在房檐上,悠哉地蹦来蹦去,嘴里叫唤着,仿佛在提醒着我们,该做月饼了。外婆打开保鲜膜,面香、坚果香,两种味道混合在一起,我好像已经闻见了月饼的味道。

  全家人围坐在院子里,吃着亲手做的月饼,一起赏月,拉家常,欢声笑语回荡在寂静的夜空中。老家的夜很静,能清晰地听到蟋蟀在草丛中唱响的夜曲,老家的月光显得格外皎洁,透过树梢,洒在小桌的供品上,那是嫦娥来了吧!

  八月十五日的月亮格外的美;玉盘似的满月,像一盏明亮的灯,温柔的月光,洒向大地,也洒在人们的心里,温暖着每一个人。

  在这个节日里,亲朋好友都会聚在一起,大家坐在皎洁的月光下,吃着美味的月饼,聊着家常,这是一年中为数不多的团聚。

  在尽情的赏月之际,家中的亲人望着明月,偶尔也会伤感一下,思念他乡的游子。他乡的游子虽然吃着月饼,赏着花灯,却也会因为远在他乡,没有家人的陪伴,而有一些冷清。

  “但愿人长久,天涯共此时”。但愿每个游在他乡的游子,都能在中秋节这一天回到家乡,与家人赏月,享受这短暂的相聚时光。

  黑暗的天空好像一张黑色大布,上面镶嵌着寥寥无几的星星,镶着一个又圆又大的玉盘,用来装饰这盖住大地的大黑布,这一幕正是我们熟悉的中秋节的精典场面。

  为什么中秋节要吃月饼呢?月饼圆圆的,又是合家分吃,象征团圆和睦。在我国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中,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写过“小饼如爵月,中有酥与饴”,可以说明宋代就有吃月饼的习俗了,而且当时的月饼内就有酥油和糖糖作馅了。

  我们每天晚上都会看到一个月亮,有时她细细的,弯弯的,像一个小船;有时像一个半圆,好像一个大饼被切成了两半;还有时就是一个大圆盘,亮亮的。而当阴历八月十五的时候,这个大圆盘,就变地异常亮,比其它时间还要亮好几倍,这个日子就是中秋节!

  中秋节自上古时期就有了,对那时来说,中秋节就是一个祭神,祭月的日子。到汉朝开始正式列入节日,到唐朝开始稳定下来,经过宋朝的繁盛,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中秋节还是一个家庭团圆的日子,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在一起,吃着月饼、赏着月圆、喝着桂花酒。一副幸福和谐的样子。

  不过,月亮被人称为善变的月亮,应为月亮自转、公转,以及地球的自转,导致月亮一会儿细,一会儿胖,像一个经验比较丰富的坏人,故得此名。

  夜,又深了。月,又缓缓升起。不同于以往的是:月,又变圆了。星星环绕在月亮的身旁,发出了微弱的光;月亮被云层遮住,依稀可以瞧见圆圆的轮廓。

  一阵微风拂过,将云层吹散,终于看见了月亮的全貌:一个白色的圆形大球,表面还有许多不规则的灰褐色纹路。原本天空中还飘着一些雨丝,被微风一吹,雨丝就被吹走了。月亮也越发清晰起来,慢慢的变可爱,让人看了一眼就停不下来。不知不觉间,月光开始慢慢地照向大地,仿佛给大地披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

  月色照亮了大街,水一般的清新的月光撒向大街。路灯不亮了,让月光独自在寂静的大街上。远在异乡的游子们都不约而同的抬头望向靛蓝的天空,无不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一边望着天上皎洁的月亮,一边吃着手里的月饼,让月饼的甜味填满嘴里的每个角落。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是呀,我愿每年都有着好时节的中秋月,让世间每个角落都有着皎洁中秋月的月光洒落于此;让每个离家闯荡的游子们都会想起自己的家。

  “中秋节为何需要吃团圆饭呢?”妈妈对我说:“每年8月15日,是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的中秋是一年四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

  在中国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秀三个部分,因而也称为仲秋。8月15日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月亮更圆满,更明亮,所以又叫月夕,八月节,因此人们仰望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所以又叫团圆节。”

  吃完饭,我们来到门外赏月。只见天空中的月亮又大又圆,皎洁的月光照在院子里,给这美好又宁静的夜晚增添了一份色彩。我看着那如玉盘般的明月,心中不禁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唉,想必嫦娥一定很孤独吧……

  我缓缓从记忆中回过神来。唉,真希望中秋节能快点到,这样我就又能和奶奶吃团圆饭啦!

  俗话说:中秋节是团圆节。天天公作美,天气格外好,艳阳高照,金风送爽,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我给姥姥准备了礼物,那就是一盒月饼。虽然很不起眼但礼轻情意重,这是用我攒下的零花钱买的。

  中秋节的习俗是赏月、吃月饼,月饼代表幸福团圆,可以送给家人。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被称中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在老家奶奶把自家做的月饼放在桌上,点燃蜡烛,举过头顶,嘴里念着请月神保佑,乞讨完后开始了我最喜欢的一个环节,就是吃月饼,我们一边吃一边聊天,真是太幸福了!

  中秋节起源于上古时代,定型于唐代。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中秋之夜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吃上一口甜甜的月饼,就会让人感觉幸福甜蜜。

  中秋节晚上月亮是最圆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一刻也是最思念远方亲人的时刻。圆圆的月亮加上圆圆的月饼预示着合家团圆、美满幸福。“但愿⼈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所有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又是中秋佳节,月上柳梢头。明镜般的月亮高悬在天空,如水的清辉静静地倾泻在大地上。仰望着深蓝色的天宇,我陷入沉思。古往今来,有多少人望月遐思,对月咏唱啊!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的《静夜思》,拨动了多少游子的思乡之情。

  还有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掸娟”的词句,更激起人们感情上的波澜。

  中国古有“嫦娥奔月”的美丽神话,今有驾驶“神舟五号”遨游太空的英雄杨利伟,想起这些我不由得攘起拳头,挺起胸膛……大地像一张硕大无边的宣纸,溶溶月光透过枝枝叶叶,在宣纸上留下斑驳参差的黑影。

  远山、近树、溪流、房舍……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宛如一幅绝妙的写意山水画。

  今天是中秋节,爸爸对我说:“传说,后羿因射日有功,从王母那儿得来不死仙药。后羿的弟子知道了,趁后羿出门向后羿的妻子嫦娥索要仙药。二人争抢之中,嫦娥情急之下将仙药吞下,身体一下子变轻了,渐渐飘上天空,落在了月亮上,这一天就是八月十五。后来,后羿便于每年的这一天摆供品祭月,以慰相思之苦,慢慢地,就演变成了民间的一个节日。”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据说地球和月亮之间最近,月亮最大最圆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赏月的习俗。

  古时候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不一。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都写下了咏月的诗句。”我看着那一大轮圆月,忽然它慢慢的变大,大到将整个天遮住了,马上就要碰到我了,我正想拔腿跑,却惊醒了。啊!原来是场梦。

  学校门口的桂花树在这时总会开出一朵朵米粒般的花,张着小嘴吐露出迷人芬芳的香味。甜腻腻的香味萦绕在空中,缠绕着呼吸,使人心旷神怡。

  中秋佳节不同的地方人们有不一样的风俗习惯。在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

  广东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习俗,主要是妇女和小孩,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晚上,皓月初升,妇女们便在院子里、阳台上设案当空祷拜。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还摆满佳果和饼食作为祭礼。当地还有中秋吃芋头的习惯,潮汕有俗谚:“河溪对嘴,芋仔食到”。八月间,正是芋的收成时节,农民都习惯以芋头来祭拜祖先。

  这固然与农事有关,但民间还有一则流传广泛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了南宋,建立元朝,对汉人进行了残酷的统治。马发据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惨遭屠杀。为了不忘胡人统治之苦,后人就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以此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

  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月饼边赏月。中秋节的明月,清雅而端庄,似一位柔美矜持的仙女,在遥远的天际静静的微笑着,那皎洁的月光一如美人的白纱,轻柔的将一份淡淡的柔情传递。

  沉淀了聚散离合的那轮中秋明月呀,它承载的是我记忆深处最美好的回忆。我懂了,团圆才是中秋节的真正寓意。又是一年中秋节,愿月圆,人更圆!

  中秋的起源,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

  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晋时亦有中秋赏月之举,不过不太普遍;直到唐代将中秋与储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杨贵妃变月神、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结合起,使之充满浪漫色彩,玩月之风方才大兴。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神。农民为了庆祝丰收,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节就要来了!每年中秋节,爸爸和妈妈都会带着我和弟弟一起回到周至老家,跟爷爷奶奶团圆。除了吃月饼、望月、团圆这些习俗,在我老家呀,有一种独特的风俗叫做拜月神。

  傍晚时分,奶奶首先会搬出一张正方形的桌子,摆放在院子中间。她把早已准备好的各种贡品,比如,梨、苹果、橘子、葡萄、板栗、香蕉、核桃......恭恭敬敬地摆放在桌子上。最后,有请主角儿——月饼闪亮登场。

  夜深了,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月饼,聊着家常。窗外,微风轻轻地拂过,传出一阵阵欢声笑语。正如李清照笔下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盼望着中秋节终于来了!每年中秋节我会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回老家看望爷爷。在这天晚上有一个风俗最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孔明灯。

  千千万万个孔明灯升到空中,照亮了农民伯伯的庄稼地,照亮了漆黑的村庄,照亮了整个夜晚。每个孔明灯都寄托着一个愿望,希望这些愿望越飞越高。

  核桃树上有小鸟的歌声,核桃树下有我们的欢声笑语。微风徐徐吹过。虽说微风会消失,但今晚的事儿我印象深刻!

  在这金桂飘香,花好月圆的节日里,以前爸爸、妈妈会带着我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吃团圆饭。

  但是,近几年,受疫情影响,回不了老家,我们一般会用手机视频,线上祝福节日、团圆。我们“一大家子人”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吃石榴、大枣、核桃,大人们喝桂花酒,而我最爱吃月饼。

  当然赏月也是必不可少的,只要这一天是大晴天的话,都会看到又大又圆的月亮,这也象征着我们每个家庭团团圆圆,生活幸幸福福。

  叶子片片转身,从树上落下——在这收获的季节,我收获似海师恩,一朝沐杏雨,一生念师恩。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锁深秋——今年我们团圆在感恩的中秋节。“人在中秋盼望团圆,师者却用青春书写离别。”

  师者——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谓之“大爱无疆”。学者——“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要常怀感恩之心,至爱无声,以此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