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赛车、车手再到赛车场设计,这些汽车运动从来都是西方人唱主角。姚启明却在26岁时,成为第一个设计国际赛车场的中国设计师,是国际汽联认可的几位赛道设计师中唯一的中国人和唯一的女性。2007年,她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先进工作者。
姚启明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研发出自己的赛车运动轨迹模拟系统、赛道安全模拟系统和速度计算模型,填补了国内空白,并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姚启明赛车场设计与安全研究创新工作室。她说:“中国的赛车场要由中国人来设计!”
26岁那年,姚启明在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上设计出“2004年德国房车大师赛(DTM)”赛车场,成为国际汽联承认的第一个中国赛道设计师。很难想象,设计这个“处女作”的时候,她连驾照也没有。
“人们想象中的赛道设计,是天马行空地在纸上画出一些直道和弯角。但我们更像一个精明的大管家,而不是艺术家。”姚启明这样形容她的工作,设计的具体方案可以有无数个,很难说哪个是最好的,我的工作就是要找出那无数个约束条件。
除了根据高低落差、土壤状况、风向、干湿度、周围环境等来设计跑道,赛道设计还要考虑到一整套的赛车场设施,包括维修区、新闻中心、观众看台、医疗救援中心、直升机专用停机坪、餐厅酒店等,都要合理地规划出位置。
“看台位置的选择要照顾到观众的观赛视野及体验,同时又要考虑光照条件:一般国内的比赛都在下午进行,为了让观众不被阳光刺眼,看台就不能朝西;还有赛道的支路交通,赛车出事的话需要吊车能及时开过来救援;万一遇上极端天气,排水系统也要经得起考验……”姚启明得像管家一样考虑到方方面面的细节。
安全规范,更是赛道设计的重中之重,这恰恰也一直是国内赛道设计领域的空白。2005年,在筹建长春赛车场时,担任总设计师的姚启明开始自主研发赛车运动轨迹模拟系统和速度计算模型,经过3个月“闭关修炼”,她最终模拟出了赛车在赛道行驶的理论走向、速度曲线、滑行轨迹,据此完成的赛道设计的具体方案,成功通过国际汽联的安全模拟测试。
在没有拿到国际汽联任何测试参数的情况下,姚启明自己推导出的赛道安全模拟结果和国际汽联的模拟测试结果基本吻合,这让国际汽联震惊。至此,中国正式具备设计国际赛车场的资格。
姚启明从来都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设计师,为了技术创新她敢于“先斩后奏”,为了争取安装无障碍电梯,她会和投资方据理力争,为了坚持原创,她甚至宁愿失去工作!突破常规的背后,是她对“专业”二字的尊重。
设计她的处女作时,姚启明“偷偷”改变了国际汽联沿用多年的防撞墙方案,用上了自己钻研的多功能防撞墙技术,不仅提高了安全系数,还节约了1/4的建材,并使防撞墙赛后还可继续用在城市道路上。国际汽联官员在赛后感叹:“若不是亲眼所见,我怎么也不敢相信总设计师竟然是一个如此年轻的中国女孩。”
在姚启明的概念里,设计工作不存在“甲方乙方”,只有相互的信任和理解。“赛道设计需要在客户的真实需求和客观条件之间寻找平衡,但违背设计原则的生意,我宁愿不做。”
因地制宜是赛道设计的关键。如何在中国现有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设计出合理的赛车场,利用好每一寸土地,而非生搬硬套国外的赛道设计,这一直是姚启明贯穿于设计作品中的根本理念。
在鄂尔多斯国际赛车场设计初期,投资方要求模仿上海赛车场的“上”字LOGO,将赛道线形设计为英文字母E,但鄂尔多斯的场地都是山地,地形与上海有天壤之别,姚启明坚定地表示:“赛道不是LOGO!要遵照地形和赛车运动的原理,特意追求像什么只会损失赛道的运动性能。”
最后,姚启明在遵循地形、赛车基本规则基础上设计出了赛道初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将赛道形状完善成为了一匹奔驰的骏马,寓意“马背上的民族”,成为当地的新地标。
“我拒绝抄袭,但也要理解客户的需求。” 姚启明相信,一定有一种设计能实现专业与需求的共赢。
一个道路桥梁专业毕业的“外行”,凭借着“跨界”和“创新”,成为目前国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设计国际赛车场的中国设计师。
尽管总是“不按常理出牌”,但姚启明面对自己的工作却始终持有最朴质、本真的态度。她的作品并不极尽华丽乖张,也没有为博出众生硬的浮夸,“热爱土地、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设计不能违背规律。”
“赛道设计,与生命息息相关,要不得半点浮夸。”作为赛道设计师,姚启明需要承担巨大的责任。一条赛道最关键的就是安全性和竞技性兼备,而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却很不容易。“一条赛道的寿命少说也有几十年,在这几十年内,只要出了任何安全事故,我就离身败名裂不远了。别人看到的都是我光鲜的表面,但事实上,我背负着沉重的责任!”
这几年,姚启明的工作重心不再局限于赛道设计规划,而是希望把赛车场设计领域的科研成果应用于更广泛的汽车工业和交通安全领域。“赛车引领了汽车技术创新的极限,赛车场不仅属于职业车手、汽车厂商,也可以属于每位普通车主。”目前,她正着眼于道路安全研究,以降低危险路况下的恶性事故伤亡概率。(本版制图:李法明)
近年来,在各大城市中,慢慢的变多的人成为汽车运动的爱好者和参与者。我们都知道,赛车是一项风险极高的运动。其中,赛道是必然的联系到车手安全与技艺的主要的因素之一。
设计赛道,最关键的就是考虑安全性和竞技性,而做到这一点却十分不易。看似光鲜、酷炫的表面,姚启明实际上承担巨大的责任和压力,因为“赛道设计,与生命息息相关,要不得半点浮夸”。
作为国际汽联认可的几位赛道设计师中唯一的中国人和唯一的女性,她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攻关,研发出自己的赛车运动轨迹模拟系统、赛道安全模拟系统和速度计算模型,用于从F1 到卡丁车赛车、赛道、安全的模拟,曾为100余个场地提供安全模拟服务,填补了国内空白。
看了姚启明的事迹,我很好奇她是怎样的人,能成为国内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国际赛道设计师?在网上翻阅了她的博客,发现她有着艺术家般的狂热,又有着管家般的细腻,她对每一个赛事、每一条赛道、每一个细节都是精益求精的。“看台位置的选择要照顾到观众的观赛视野及体验,同时又要考虑光照条件;不仅要考虑主赛道的交通,还应该要考虑赛道支路的合理性,赛车出事的话需要吊车能及时开过来救援……”
对于取得的成绩,姚启明总是说,因为赶上了好时代、来对了好地方、遇上了好机会,有幸攀登上了赛道设计这一领域的顶峰。我们却从她身上看到了对工作的执着投入、对细节的精益求精,而这,正是任何一个人都应遵循的工作哲学。(中工网记者 彭文卓)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