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体育网页版官方入口

以交能融合赋能湖南“一江一湖四水”水运网

  习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我省湘资沅澧四大水系汇入洞庭湖、联通长江,全域性内河航道里程位居全国第三、中西部第一,形成了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水系优势,使得我省在强化中部地区大通道格局上具有得天独厚条件。交能融合作为一种低碳、绿色、智慧的新型发展方式,可为“一江一湖四水”水运网赋能,助力在更高起点上扎实推动中部地区崛起。

  打造“低碳新通道”,创建全国内河航运枢纽中心。湖南地处国家内河长江川黔渝航运区、珠江粤桂航运区、京杭运河江浙航运区、洞庭湖湘鄂航运区、鄱阳湖赣皖航运区五大航运区中心,区位优势显著;拥有163公里长江岸线%以上面积属于长江流域;河流通航里程达到11968公里,排在全国第三位;湘桂运河以湘江为主航道南北纵穿湖南约1000公里,将打通南北向跨流域水运大通道,可与东西向的长江水运大通道在湖南境内实现“十字”交会,国内水运大循环就此形成,有利于湖南深度衔接并融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十四五”时期,我省将基本建成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江、沅水为主通道的“一江一湖四水”航道网和“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创建全国内河航运枢纽中心具备现实基础。基于此,我省应强化技术革新,将水运打造为“低碳新通道”。比如运用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建设好湘桂运河,使其成为低碳环保典范:推动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设计,围绕运河沿线布局能源基础设施,积极地推进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应用,降低长期经营成本,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大力推广使用LNG船舶、电动船舶、氢燃料动力船舶,运河的装卸作业和辅助设施尽量采用电力驱动,不仅减少运营碳排放,同时促进交通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夯实“绿色水运网”,强化我省物流降本提质增效。2023年,湖南全省公路、铁路、水路、航空货运量占比分别为87.4%、2.2%、9.89%、0.005%,其中水路货运占比低于全国中等水准6.7个百分点。为此,一方面应更看重发挥全省水运资源丰富优势。深化港航、港产协同发展,加快洞庭湖、湘江、澧水、沅水高等级航道及沿线码头建设,形成“一枢纽、多重点、广延伸”港口体系,发展集约化、专业化、现代化港区,打造沿江沿湖绿色产业集聚带、绿色物流示范点;促进临水布局发展适水产业、港区布点建设重点园区,形成“前港后园”港口、港区、物流园、产业园等互相支持、竞相发展的新局面;盘活存量港口资源,持续实施港航整合,加快已有码头改建扩建,统筹推进城陵矶港、长沙新港、虞公港、铜官港等组合港的建设发展。另一方面,应以交能融合进一步夯实水运的降本、提质、增效优势。加强港口太阳能光伏电站、风力发电等清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为港口运营和停靠船舶提供绿色能源,并在船舶和港口设施中应用先进能源管理系统,注重交通与能源基础设施协同运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港口设施的电气化水平,减少船舶等待和在港口停留时间,降低运输成本;注重多式联运和物流协同发展,推动水运与公路、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协同发展,通过建立综合物流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物流流程的优化,实现货物无缝连接、快速转运,提升整体物流效率。

  建设“智慧绿廊道”,推动水运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以“安全、便捷、高效、经济、包容、韧性”可持续交通体系建设为目标,在大枢纽、大通道、大网络建设中,以交能融合推动水运绿色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一方面,推进水运工程建管养绿色转型。推广使用电动或混合动力工作船舶进行航道疏浚、测量等工作,加大绿色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结构引进和研发力度,以新质生产力推进绿色航道建设养护工作;统筹推进既有码头和新建码头绿色低碳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港作机械和港内运输装备优先使用电、氢等新能源;通过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强化要素保障、完善市场交易机制、加强标准规范支撑等措施,鼓励和支持交能融合在水运应用,鼓励打造绿色航道示范样板、开展绿色港口等级评价,鼓励将船舶等运载工具排放纳入本地区自愿性减排交易。另一方面,加快智慧港口和智慧航道建设。推动我省重要内河港口码头智慧化升级改造,推进水运基础设施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融合应用,探索构建多层次、智能化的水运融合管控体系,打通水运基础设施网与能源网、信息网的数据壁垒,深化交通、用能、通信行为大数据挖掘分析,全方面提升港口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广电子航道图的建设与运用,在航道沿线安装传感器和通信设施,建立全方面覆盖的监测网络,开发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航道的实时监控、预测性维护和优化调度,推进船闸自动化运行与多级枢纽联合调度,提升船闸通过能力。